在过去,基建指的是铁路、公路、桥梁,现在,“新基建”则包括7大产业方向:5G基站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基建、城际以及城轨交通。
“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随后“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开年的首场国常会再提新基建。 “新基建”包括7大产业方向:5G基站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以及城轨交通。
“新基建”市场需求巨大。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正影响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也影响着行业、产业、社会的发展。而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
“新基建”符合政策导向,是稳增长政策的发力点。2020年开年的首场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各部委“新基建”政策持续加码。工信部要求加快5G商用步伐,加快5G基站建设力度;交通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为5G提供主要应用场景。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新基建”项目。各地区都加速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项目建设。
5G具有低延时高可靠、大宽带高速率和广连接的三大特点。5G与其他技术融合发展,将催生更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5G为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文娱等垂直领域提供发展契机,将为构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
5G基站建设主要包括基站天线、射频器件、小基站、光纤光缆、PCB、主设备、光模块和网络规划与设计。
当前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在通信行业在顶层协调部署下,中国5G产业链正在快速复工复产,供应链之间的协同作用加强。目前三大运营商全年计划建设55万个基站,预计全年建设进度有可能超预期。
当前,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充电桩影响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一环。截止2020年1月底,中国已建成公共充电桩53.1万台,私人充电桩71.2万台。私人充电桩建设远不达预期,对小区电网负荷冲击较大是重要因素。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截至2020年1月底,全国已建成公共充电桩53.1万台,私人充电桩71.2万台,车桩比约为3.5:1,远低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的1:1。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销量的25%左右,保守预计新能源汽车销量700万辆左右。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000万辆、车桩比1:1估算,需要的充电桩数量约1880万台。
大数据中心,有被称为是海量信息时代的诺亚方舟。2019,我国数据中心行业IDC市场规模已达到1560.8亿元,同比增长27.1%,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11%)。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有赖于海量数据资源,因此政府、行业都有建立大型、绿色数据中心的巨大需求,而建立数据中心将有助于促进行业转型和实现企业上云。随着新基建的推进,公有云和私有云建设都将提速,数据中心新建和扩容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相关设备及服务的需求也会快速增加。
人工智能作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产力,将影响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2019年9月,科技部印发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提出,推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到2023年建设20个左右试验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也将持续在自动驾驶、机器翻译、智能家居、机器人以及各类行业应用中发挥作用。
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可以提供共性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基建”的代表,是发展的重点,预计行业从网络基础设施到平台,再到应用甚至是安全等各环节均将受益。
在我国,特高压由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和±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输电构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少占地的综合优势。中国能源分布和需求不均衡的特点决定了发展特高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城际以及城轨交通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还能拉动经济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底,全国共40座城市开通城轨线公里。在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城轨基建投资作为稳经济的重要方式之一。
赛智产业院认为,面对经济下行的经济形势最强有力的方法是基建。“新基建”在短期内是扩大需求、稳增长、稳投资、稳就业的重要力量,长期内能够有效释放中国经济增长潜力,要把握“新基建”的发展机遇,提升长期竞争力,改善民生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