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座大桥的倒塌,却扯下了美国基建最后的遮羞布。当年号称第一强国的美国,如今却风光不再。据统计,
登上达利号之前,两名引航员本以为这是一个寻常的工作日。夜半的巴尔的摩港依旧灯火璀璨,横亘在帕塔普斯科河上的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就在眼前,货船以每小时14.8公里的速度向其靠近。
300米长的达利号上满载集装箱,引航员不知道箱子里装的是什么货物,只知道这艘注册于新加坡的船只将前往遥远的科伦坡。
3月26日的凌晨1点多,货船越过大桥和前方的海湾,就能驶向深邃的大西洋开启这趟航程了。
然而,当引航员远远望见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上的路灯,以及稀疏穿行的车辆时,突然察觉到货船上的引擎不响了。
这不光是引航员的本能,更是因为眼前顿时陷入了黑暗。美国引航员协会的一位高层克莱·戴蒙德事后告诉媒体,达利号是在1点20分突然停电的。
失去动力,意味着货船在顺流而下,而正前方就是大桥。此刻在桥上,还有8名修复路面的施工工人。
船上的应急备用柴油发电机随即启动,这也是为什么事后有人表示,他们在河的两岸看到船上重新亮起了灯光的缘故。
备用发电机虽然启动了,可船上只是亮起了灯,发动机并未能打开。就这样,达利号像一头发了疯的野牛,直直的朝着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冲了过去。
引航员虽然左转舵,并下令左舷抛锚,可并未能阻止货船继续向着2.6公里长的大桥冲去。
大桥的一根支撑柱被撞到,即使是钢铁结构,面对猛烈而又沉重的撞击,还是站立不稳失去平衡,而后在连锁反应下轰然倒塌。
弗朗西斯·斯科特基既是大桥的名字,也是美国国歌的词作者。随着年车流量超1200万辆的大桥倒塌,美国东北部工业重镇的交通命脉也一并中断。那一刻,星条旗仿佛陨落了。
桥上的8名工人有6人落水失踪,他们都是来自危地马拉、墨西哥、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的拉美裔。
事发后,巴尔的摩所在地的马里兰州州长慰问了受害者家属。拜登也在白宫发表了讲话,承诺接下来将会采取大规模的联邦反应。
大桥断了,巴尔的摩乃至整个东海岸迎来了一场噩梦。陆上交通陷入一片混乱,在河道里的大桥残骸还未彻底清理干净之前,巴尔的摩港的货运也被迫中断。
这里是全美第九大港口,对接的岗位超过了15万个,随着大桥的突然倒塌,不管是港口堆积的外国货物,还是人们的工作,损失都是无可估量的。
也正因为如此,拜登才会很快作出承诺,表示未来大桥的重建,将由联邦政府出资。马里兰州以及巴尔的摩市,对于总统的及时表态还是满意的,但国会山里的共和党人却不满意了。
甚至一些,对于拜登“全款负责”的表态也颇有微词。不管是有意无意,大桥毕竟是由达利号货船撞塌的,货船所属的船运公司得承担主要责任。
可初期的评估结果已经出来,重修大桥至少得几十亿,而且还是美元。船运公司即便再赚钱,这么多钱短时间内要凑齐也是个难事。
更重要的是时间不等人。巴尔的摩港有通用、路虎、沃尔沃等汽车制造商的进出口业务,而且还是东海岸地区农业、机械、煤炭、石膏等大宗货物的中转港口。
在拜登和一些人看来,大桥的价值和港口的综合价值是完全绑定在一起的,桥一天不重新修好,损失的将是全局的利益,所以这笔钱理应联邦政府来出。
共和党议员则不以为意,高调谁都会唱,何况今年还是大选年,拜登急于表态,有没有想利用此事给自己加分的嫌疑。
显然,共和党人在未来是否拨款修桥的问题上,肯定会给拜登下绊子。国会山和白宫,共和党和之间的争吵,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将会更猛烈。
但是,美国民众已经不能忍受政府如此不堪了。毕竟,被撞断的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并非个例。
孟菲斯的埃尔南多·德索托大桥,跨越密西西比河连接了阿肯色州与田纳西州,是美国重要的交通枢纽。2021年,大桥主体结构出现裂缝,桥梁只能关闭进行维修。
另一座连接俄亥俄州和肯塔基州的布伦特·斯宾塞大桥,多年以来已成为全美最大的一个拥堵之处。多届美国表示要改造当地交通,可全都未能兑现承诺。
上述桥梁面临的问题,仅仅是全美桥梁问题的缩影。还在2015年时,有统计机构就分析称,光是在全美50个国会选区内,就有超过300座的桥梁存在结构缺陷。
而在其他超过130个选区内,年久失修的桥梁数量,也在80座到300座之间。而这,并非全部。
2019年,另外一家统计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美至少有22万座桥梁,需要大修或是重建,这一数量占美国全部桥梁的33%。
而随着时间的延长,需要修复的桥梁还在不断攀升。到2021年,根据土木工程师协会的评估,美国61700座桥梁在评分中被评为“C”。
C级评分意味着较差和一般,且存在重大缺陷。另外,超过42%的桥梁,其使用年限已达到了50年,7.5%的桥梁存在结构性缺陷。
所以根据业内的评估可以看出来基建,基础设施老化和年久失修,是美国桥梁面临的系统性问题。
而且不光是桥梁,其他诸如公路、电网、水管管网系统等基础设施,因为使用年代久远,也都基本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美国的公路系统,在土木工程师协会的评估中为“D”,超过40%的公路处于糟糕的状态。
路面坑洼导致交通拥堵和通勤时间拉长还是其次,有些公路桥梁甚至出现了垮塌事故。
公路通行难,电网和供水系统也是“触之即溃”。2022年佛罗里达州遭遇飓风,30万用户的供电问题此后迟迟不能恢复。
另一组数据也显示,全美的供水系统平均每两分钟就会出现水管破裂问题,300多万公里长的供水管道,已经达到使用年限了。
桥梁随时会坍塌,道路需要维修,各种管网系统破败不堪,这几个问题几乎困扰着美国每个城市。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曾先后经历过四次大规模的基建。比如早期的罗斯福时期,通过8年时间修建了大量公共工程,这一基建规模占当时GDP的31.5%。
战后的艾森豪威尔时期,联邦政府利用10年时间,又建起了全美的州际公路网,基建规模占比为5.6%。
此后在上世纪90年代的克林顿时期,以及进入21世纪的奥巴马时期,两届政府也都先后发起过一系列基建,但规模占比已远远不能和早期相提并论。
克林顿时期的基建,平均每年的GDP比重只有0.29%,到奥巴马时期这一数字更是下降到0.08%。
当然,早期美国的基建是大而全,公路、桥梁、管网系统等工程全部上马,自然花费也就很大。而后来的基建更多是修修补补,花钱少也是理所应当。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拉长,早期的基建已达到了使用年限。所以现在美国人要做的不仅仅是修补,而是针对基础设施要大修和重修。
可惜,现在想要大修,美国却没有了当年的那种魄力。拜登倒是野心勃勃,2021年就签署了一项新的基建法案,投入的规模达到了1.2万亿美元,是50年来最大的基建法案。
不过截止到2023年,联邦政府实际投入的资金只有2800亿美元,这一规模连总量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资金缺口,不仅仅是政府的投入不足,还在于需要的实际资金,比先期规划的还要多。
根据预估,到2033年前后,光是水管管网系统的建设项目,至少需要1万亿美元。而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2.6万亿美元,是补不上这个缺口的。
也就是说,实际的资金需要,比拜登预估投入的资金多了一倍还多。到哪里去筹集这笔钱,是未来10年美国政府要考虑的问题。
此前根据媒体的调查报道显示,美国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要远高于亚洲甚至欧洲。比如修建地铁的造价,比亚洲和欧洲的同类项目高了2到4倍。
在业内人士看来,价格高昂直接影响工程进度。由此又会引起供应链的波动,直接导致物价、材料等各种成本再次上涨。
而且,美政府对于基建所用的材料货物,又做出了必须使用本国货的限定。根据此前彭博社的报道,白宫在去年公布了未来基建中使用国货的比例。
美建筑从业者认为,这种做法不但会进一步推高成本,而且还会延缓工程进度。因为在全球化的供应体系下,哪里有成熟的货物就从哪里购买,这无疑会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而美政府强行限制货物材料来源,对于美国内一些没有生产的货物,接下来又需要重新建立产业链。这无疑会增加成本以及降低效率,并且进一步拖缓项目的整体进度。
基建的老化,无疑拖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后腿。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位研究员去年表示,全美公共交通系统,因为各类事故、拥堵、损坏造成的损失,每年超过了1万亿美元。
业内人士估计,未来十几年,美国如果不及时弥补基础设施老化的短板,至少会导致10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10年前,美国邻国加拿大每年的基建规模比重为3.9%,欧洲的为5%,我国的占比更是达到了9%到12%。同一时期的美国,其基建占GDP的比重只有2.5%。
修修补补已然行不通,美国必须得来一场自上而下的“基建革命”了。但现在大桥塌了,国会都有人不想出钱,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基建再老旧一些,恐怕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