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作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稳定经济发展、应对疫情蔓延以及保障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新基建发展。新基建作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稳定经济发展、应对疫情蔓延以及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顺畅运转、推动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各地建设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仍存在资金、安全、核心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对此,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从顶层设计、合理布局、创新驱动、维护安全以及拓宽资金来源等方面来促进新基建发展,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大疫情相交织,我国经济稳定发展面临多重压力。通过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短期内可以实现稳投资、促消费,达到保障经济稳定增长、应对疫情扩散蔓延的目的, 长期也可以成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基石。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波谲云诡,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反复冲击影响的情况下,我国经济恢复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铁公鸡”等传统基建在经过数年的大量投资后,难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相较之下,5G 基站、数据中心、充电桩等新基建项目正处于起步阶段, 投资空间大、潜力足。
以 5G 投资为例,在 5G 商用牌照发放的三年里,中国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共投资4772 亿元用于建设 5G 基站。据测算,到 2025 年我国 5G 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 1.2 万亿元,间接带动投资将超 3.5 万亿元。在稳定投资的同时,新基建加速布局,带动新型消费快速增长,促进消费升级。
2021 年,国内 5G 手机出货量达到 2.7亿部,较上年增长 63.5%,占同期手机出货量 75.9%。2021 年,我国 VR 头显产品出货量达 365 万台, 增长 13.5%, 其中单价 1000 元以上的 VR 头显产品出货量增长 103.6%。
目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扩散蔓延。国内疫情多点散发, 局部聚集性疫情暴发风险依旧较高。对此,要更好地发挥新基建在病毒溯源、流调排查、核酸检测、动态封控、物资保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针对疫情防控,实现快速采集数据、简化管理流程、压实工作责任、科学指挥决策,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实施“动态清零”总方针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数据支撑。
针对流调排查数据量大、类别繁多、动态多变的特征,数据中心可提供算力支撑、5G 基站精准定位、人工智能协助流调数据采集等服务, 同时结合大数据对比技术,紧盯流调溯源、落地查人、精准管控。这提高了流调数据质量,最大限度做到精准排查、管控,而且提升了流调效率,减少人力消耗,缩短阻疫时间。
同时,在核酸检测任务中,数据中心、云平台等新基建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今年 3 月,新基建支撑了长春市近 40 余轮全员核酸检测的稳定实施, 其数据峰值并发连接数达到 6.5万、采集人数 630 万人次 / 天。
近年来,尤其是疫情暴发以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遭受巨大冲击, 暴露出现有产业链供应链的脆弱性。同时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日益复杂,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有针对性地对我国部分企业断供,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运转难度明显加大。
短期看,面对疫情冲击,云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以数字化方式高效匹配供需, 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强化部省联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有力地保障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和重点产业链运转顺畅。
长期看,新基建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奠定了新基础。工业经济时代,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为供应链稳定高效运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5G、数据中心、AI、云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将支撑数据这一关键要素的高效流通, 同时也将为“互联网 +”“智能 +”等新业态产生和新商业模式运行提供足够的硬件设施以及服务支撑, 为新经济时代产业链供应稳定运转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我国高度重视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这样的战略机遇 期,持续加快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将有利于车联网终端、智能家居、VR 头显、8K 电视等新产品、新服务的不断涌现,让“栖息在云端”的新技术更有用武之地。
另一方面,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将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加速我国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转型基建。
其中, 以 5G 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工业制造、港口、矿山、医疗、教育、文旅等诸多行业领域加速应用, 应用案例已累计超过 2 万个,推动产业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质量提升。
我国各地都高度重视新基建投资, 但是也要看到现阶段布局新基建在资金、技术、安全等方面仍面临不少问题,具体如下。
当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地方政府、以三大通信运营商为首的央企国企以及部分互联网头部企业来支持。现阶段,一方面建设主体资金紧张。受疫情冲击影响,各地政府财政收入紧张、支出增加、债务负担较重,支撑新基建项目的资金有限。同时,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等头部互联网企业也面临美西方国家的金融打压, 国内业务增长进入瓶颈期。因此现阶段仅仅依靠企业自有资金或者政府财政资金, 难以大规模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另一方面,新基建项目存在融资难、融资渠道不畅等问题。数据中心、5G 基站、云平台、充电桩等新基建项目属于轻资产项目。部分企业自身资产有限,缺乏抵押或担保资产,融资较为困难。另外新基建项目融资思路较少, 民间投资的热情有待进一步激发, 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资产证券化等新型业务模式探索不足、应用不够,导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整体的融资能力不高, 融资渠道有限。现有的高速公路以及铁路建设的融资模式已经较为成熟, 但是以上模式应用在新基建领域仍面临不少障碍。
新基建越用越强,越用价值越大。但目前不少传统企业, 尤其是工业企业设备数字化率仍然不高。《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工业设备的数字化率为 50%,设备联网率仅为23%,远低于同期消费互联网 70% 的联网率。工业等领域的“信息孤岛”状态仍然存在, 在推动新基建与产业融合发展中仍面临数据采集、数据共享、商业合作模式等方面的难题, 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受能力、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设备改造、数据采集、融合应用等工作投入高、难度大, 通过新基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参与程度不高、主动性不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基建的市场规模。
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夯实地基一样,芯片、基础软件可谓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所必须的基础。
目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使用的高端芯片、关键射频器件的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仍高度依赖进口。集成电路设计软件(EDA)、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等工业软件、基础软件也需要从国外进口。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0 年以来, 我国每年进口集成电路金额在 2000 亿美元以上,2021年集成电路进口金额4325.5 亿美元,我国集成电路的对外依赖程度不仅没有缓和,甚至不断加深。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EDA 等软件的国内市场份额基本上被国外企业所占领。新基建的核心关键零部件、基础软件受制于人, 不仅将导致新基建面临严峻的安全挑战,而且在国产化替代初期, 国内相关产品的供给难以满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这影响了新基建项目推进进度, 增加了项目建设的不确定性。
新基建涉及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众多新技术, 推动着工业互联网、“互联网 + 医疗”、智能客服、科技金融等大量新业务,同时连接着大量个人电脑、路由器、交换机和网络摄像头等网络终端,这将给我国网络安全带来新压力、新挑战。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数据显示,在2020 年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收录的安全漏洞中,联网智能设备安全漏洞多达 3047 个,同比增长 28%。大量的智能设备通过新基建连接,这就意味着新基建存在的安全漏洞多,遭受网络攻击的风险更大。而一旦新基建遭受网络攻击可能导致工业、电力、能源、金融、医疗等领域出现大规模瘫痪,导致灾难性后果。
2021 年美国最大燃油、燃气管道运营商科洛尼尔公司遭到黑客网络攻击勒索,导致能源供应中断,美国总统拜登宣布 17 个州进入紧急状态,可见网络安全关乎社会民生、国家安全。
同时,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也是新基建面临的重大网络安全课题之一。手机、网络摄像头、智能音箱等智能终端“窃听”,AI 换脸导致用户信息被伪造,网络监控秒变网络直播现场等问题相继出现,多次引发舆论场广泛讨论。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安全问题, 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 上至国家下至民众都会面临巨大安全隐患。
未来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建议从顶层设计、合理布局、科技创新、拓宽融资渠道等四方面着手, 科学合理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加快研究制定新基建发展指导意见。“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议加快研究制定新基建发展指导意见、出台专项规划, 研究制定全国新基建一揽子发展计划, 做到全国上下一盘棋,建立人力、物力、财力、激励保障以及考评的长效机制, 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打好“地基”。
同时,要积极探索研究数据价值评估、交易机制,保障新基建中各市场主体的数据价值实现、有效保护、转让和交易,保障合法权益。
二是各地要因地制宜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对于北上广深等超一线城市,要重视技术赋能和应用场景创新,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积极打造新基建布局和应用的标杆。
另一方面,在中西部地区应聚焦惠民生、调结构、增动能等方面,并且发挥其特有优势,加快 5G、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在缓解东部地区算力不足困难的同时, 改善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的问题。
一是加强调研、强化论证,坚持在适度超前的前提下合理加强新基建供给。各地政府在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的同时,应加强理论研究和调查论证。要充分结合本地实际发展水平、产业发展需要、社会治理需求,制定出符合地方实际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确保资金用于稳经济、促销费、惠民生、调结构、增后劲的重点新基建项目。同时要避免出现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铺张浪费等问题,以经济、适用、先进、高效为目标,走低成本、高效益的新型基础设施发展道路,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新型基础设施与服务。
二是促进新基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匹配。新基建的底层技术创新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在新基建布局过程中,需要促进底层技术的创新与终端广泛结合。
一方面,要加快 5G 基站、充电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激发民众对 VR产品、新能源汽车等新型消费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通过传统产业转型、传统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 特别是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出对新基建的需求。
一 是要加大对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鼓励地方政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紧紧围绕新基建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 不断提升相关行业产业链整体创新水平,力争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应鼓励企业加强针对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以及前沿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大力推广“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引导新基建各领域头部企业、领军人物、科研机构、高校以及金融机构构建产学研融一体化创新平台,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对于一些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科研项目, 当地政府可以给予一定资源支撑, 争取在 5G、人工智能、物联网、集成电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取得创造性、突破性成果。
二是持续加大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机遇,积极推动新基建联通发展, 为相关国家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积极开展技术对外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吸引人工智能、5G 等领域的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究中心、开展业务合作,以国内市场潜力吸引前沿科技合作。
一 是要构建合作共赢的政企合作机制。积极推动金融工具创新,探索构建合理分担投资风险及收益机制。积极创新新基建运营模式,对于数据中心、云平台、充电桩等前期投资大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议政府探索特许运营、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多种运营形式,以市场化方式充分发挥新基建的作用。
二是要积极拓展新基建投资资金来源。鼓励地方政府结合实际设立新基建产业引导基金,并通过引导基金吸引风险投资、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等资本, 分担新基建企业发展的风险和收益。要积极开展新基建 PPP 项目推介活动,全面消除或减少民间投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进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壁垒,打通民间资本投资渠道,构建民间资本投资新基建的回报机制,刺激民间投资热情。
根据新基建投资长期收益率较高的特征,当地政府可结合实际适度提高财政赤字率,探索一般债、专项债来支持布局新基建。引导银行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加强对定性降准、降息的可行性深度分析,并充分发挥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的作用, 拓宽新基建项目的融资渠道,进一步降低新基建项目的融资成本。(文︱魏琪嘉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预测部产业室主任 徐斯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师)